分类:影视/ /1399 阅读
自我构筑寓言式电影的典范,在统一自洽的前提下,对特定年代的政治议题及身份认同做出了绝佳的探讨,二战阴影下的个人命运给出了完美解读,在去处时间点后的文本中,更是放置了法制与个体在宗教与社会中不同定义等话题,最为人称道的是,文本并未限制住讨论方向,反而是在不断行进中扩展开来空间,在单一剧情线下,竟然可以给予了观众没有准确答案的选择,并使得自我解读都能在片中找到依据和对照.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岛渚在有限的资金之下,极力的去除舞台感,首先做的就是人物背部环绕镜头的使用,在轴线一侧进行镜头运动造成视点转移,其次不规则构图方式的选取再者是利用空间特性,根据真实环境来不断转换空间背景,还尽量的利用人物的大幅度走位,最值得说的是,由叙述引出的心理空间与潜意识、甚至虚构地域,进而得以使外景出现,减少舞台感. 逃命的长镜头、意识流的叙事、现实与幻觉的模糊、轮回的暗喻都很好,但在我看来,与年少的被捕猎者同处一室的老态龙钟的猎杀者们大快朵颐和纵酒放歌的那几分钟,才是只属于这部电影的天才之处. 镜头缓缓在桌上的酒、流油的烧鸡和猎杀者那铺满物欲与皱纹的脸之间流连徘徊,间或闪过面壁的少年们绷直的背与捏紧的拳头,又被歌声拉回到老人群中——上气不接下气的跑调歌声之后是志得意满的扫视与其激起的剧烈鼓掌. 这短短几分钟的片段里的所有画面和声音对我的视觉和听觉构成了持续缓慢的双重折磨,心脏和胃部似乎要一起发生痉挛,我从未如此强烈地渴望一段镜头赶快结束,因它不仅使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所处的并非人间,更逼我直视这人间地狱的模样,要我把它的每个细节都烙进脑海,直至疯魔. 这是一部出色到可怕的电影,我可能没有勇气看第二遍. 1750 年的上奥地利州,鱼塘倒映着阴云密布的天空. 一片深邃黑暗的森林吞噬着阳光. 山顶上,陈列着一具被绞死的女人的尸体. 这是个例子. 一个警告. 一个预兆?虔诚而敏感的艾格尼丝对死去的女人怀着怜悯之心. 但同时也充满了渴望:在她刚嫁给丈夫沃尔夫的世界里,她觉得自己像个陌生人. 这是一个情感冷漠的世界,由工作、琐事和期望组成. 艾格尼丝越来越封闭自己. 她的内心监狱变得越来越压抑,她的忧郁越来越强烈. 很快,她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采取令人震惊的暴力行为.